最近在朋友推荐下看了纪录片《就是我》,原本以为是明星光环下的个人秀,没想到镜头里的王栎鑫完全打破了我的预设。这个出道17年的"快乐男声",卸下舞台妆造后更像我们身边会遇到的那种朋友——会在地铁口买烤红薯,会在深夜翻看童年相册,会在天台望着城市灯火发呆。
当摄像机成为镜子
影片开头就很有意思:32岁的王栎鑫蹲在湖南常德老家的巷子口,用手机前置摄像头给自己录像。素颜状态下清晰可见的细纹,被风吹乱的头发,还有那件洗得发白的牛仔外套,和当年站在《快乐男声》舞台上那个带着耳钉、画着眼线的少年形成鲜明对照。
时间节点 | 舞台形象 | 生活状态 |
---|---|---|
2007年 | 亮片西装+烟熏妆 | 每天赶3个通告 |
2023年 | 纯棉T恤+运动鞋 | 每周送孩子上学4次 |
那些被镜头忽略的真实
纪录片里有几个特别动人的细节:
- 他给女儿扎头发时笨拙的手法
- 书房角落堆着的《演员的自我修养》旧书
- 手机备忘录里写着"记得给爸爸买护膝"
这些琐碎日常构成的生活切面,比任何访谈节目里的标准答案都更有说服力。记得有场戏是他蹲在影视城的水泥地上吃盒饭,远处传来群演们打扑克的吆喝声,这个画面让我想起作家路遥在《早晨从中午开始》里描写的创作状态。
镁光灯后的生存法则
影片后半段开始展现娱乐圈的残酷面。有个段落记录了某次试镜失败后,王栎鑫在车里反复播放自己试戏的录像,突然指着屏幕说:"你看这个转身角度,要是再偏15度就好了。"这种近乎偏执的自我审视,让人想起日本导演是枝裕和在《拍电影时我在想的事》里提到的职业焦虑。
公众认知 | 行业现实 |
---|---|
明星有专业造型团队 | 常要自备服装参加试镜 |
演员收入丰厚 | 需要承担宣传期自费开销 |
在掌声与沉寂之间
最震撼的是那段长达3分钟的空镜:领奖台上闪耀的奖杯特写,慢慢拉远后露出后台堆积如山的快递箱。这种视觉语言的运用,比任何台词都更直击人心。想起乐评人张铁在《流行音乐启示录》里写的:"每个光鲜时刻背后,都站着无数个无人问津的清晨。"
与生活和解的方式
现在的王栎鑫会坦然聊起发际线危机,会分享在家练书法的心得。有次他举着写坏的宣纸自嘲:"比当年被评委批评唱歌走音还难堪。"这种幽默化解困境的能力,倒让我想起他在纪录片里说过的话:"真正的成长,是学会在玻璃渣里找糖吃。"
影片结尾处,他跟老同学在街边大排档喝酒。路灯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,碰杯时啤酒沫溅到桌上,有人哼起他们读书时流行的《青春纪念册》。镜头慢慢升高,整个城市在夜色中安静呼吸,而属于普通人的故事,永远在继续。
郑重声明:
以上内容均源自于网络,内容仅用于个人学习、研究或者公益分享,非商业用途,如若侵犯到您的权益,请联系删除,客服QQ:841144146
相关阅读
游戏锻炼现实生活技能
2025-09-06 04:45:00整理大师:游戏化整理,生活焕然一新
2025-08-13 14:33:04"新生活"游戏:虚拟重构人生剧本
2025-07-18 14:14:02揭秘我的世界与迷你世界争议:抄袭真相及指令输入指南
2025-09-02 13:37:27《未定事件簿》:虚拟破案,现实生活
2025-08-14 12:54:10